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视界 > 人物志 > 正文

山中医“八老”| 徐国仟教授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4-29 】

山中医“八老”| 徐国仟教授

博极医源 乐育良才

——记我校老一辈名老中医徐国仟教授

8496

38B94

徐国仟(1921-1995),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海云寺徐家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著名中医学家。

立志习医负笈京华

徐国仟7岁入本村私塾读书,习《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传统启蒙读物,学习刻苦。1928年就读于烟台信义小学,1933年转入崇正小学,1934年考入崇正中学,1937年毕业。1938年继续私塾,“四书”“五经”之外 ,经史杂记无所不窥,学识广博。由于母亲常年患病,到处求医但疗效不大,于是便立志学医,并于1941年考入华北国医学院学习。该校1931年由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创办。课程以中医为主,兼设西医基础及外文课,学制4年,该校名医聚集,加之西学东渐,教师思想开明,博古融今,声震华北,为当时中医界最高学府。教材都是学院教师自编,首先讲解“医学大意”,包括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各科治疗等,作为医学入门;同时开设古文课,为阅读古籍医著奠定基础;此后再学《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接着学习中药、方剂、内、外、妇、儿、针灸、推拿、正骨等课;后期还讲授西医之生理、病理、解剖及临床课。授课老师都是北京的名医。

1944年,徐国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经同学孙一民介绍,成为施今墨入室弟子,随施师诊病,继续临证深造。施师虽然诊务繁忙,但对患者,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总是耐心仔细地为病人诊查,这种高尚的品德给徐国仟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他一生行动的指南。施师医理精深,临证经验丰富,用药严谨,既严格遵从古方,又灵活化裁应用,敢于创新,并且勤学苦读,总是利用诊治之余,研讨医理,苦读经书。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深深触动并影响着徐国仟,形成了他毕生治学苦读的性格。

悬壶芝罘活人济世

1945年秋,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施今墨远赴南京。为生活所迫,徐国仟不得不另谋出路。后经人介绍,在母校华北国医学院担任庶务工作,后又在工厂帮忙。其间除工作外,仍抽出时间学习,钻研医理。1947年冬,徐国仟返回烟台并取得了行医执照,开始在烟台正式悬壶应诊。因其医学基础深厚,又经名师指点,往往药到病除,应手取效。不久便名震芝罘,声遍胶东。求诊问疾者越来越多,疑难大病也接踵而至,这更激励着他加倍钻研,不断学习。对医理的体悟和临证实践相结合,中西医结合诊查方法也不断提高,医术日臻精湛,不仅小病随手而愈,疑难杂症往往也能得心应手。

朝鲜战争爆发后,徐国仟积极响应党“抗美援朝”的号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投入了爱国卫生运动中,他一方面为群众治病,一方面参加卫生防疫工作,为挫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扬。1953年,政府号召公私合营,徐国仟带头筹建烟台市第二联合诊所,并出任所长。同年,被选为烟台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徐国仟积极工作,为烟台市的中医事业呕心沥血,竭尽所能,受到了烟台人民的好评,被选为烟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烟台市第一届政协常务委员。在此期间,徐国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医,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身教学 培育良才

1956年,徐国仟被选派到山东省第一届中医研究班学习。在这里,集中了当时山东各地中医药的名家和后起之秀,学习与研究并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浓厚的学术空气和自由的研究氛围,使徐国仟如鱼得水。经过1年的学习与研究,1957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到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担任教学工作。徐国仟作为骨干教师,曾为第一、二届山东省西学中学员讲授中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同年,被选为第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成立,徐国仟作为创业伊始的第一批教师,开始了毕生教书育人的生涯,时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主讲《伤寒论》等课程。其深厚的医学功底,宽广的学识,为其教学奠定了基础。1960年,徐国仟被确定为讲师,成为山东中医学院最早的讲师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徐国仟废寝忘食,对所讲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讲授《伤寒论》的过程中,除了逐条背诵外,还参阅了几十种注解本,作了大量读书笔记,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大约30万字的《伤寒论讲义》,于1959年油印,用于西学中班及本科班的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徐国仟对中青年教师采取了既耐心引导又严格要求的原则。首先教会他们学习和备课的方法,然后对讲稿进行细致地审阅,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严格把关。徐国仟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讲一次,均重新备课,吸收新的观点,补充新的内容。对于研究生,徐国仟要求更加严格,教导他们要认真而刻苦地读书,他常说:“学无捷径,唯有苦读。”只有博览群书,知识才会渊博,思路才能宽广。徐国仟从不约束他们的思想,而是鼓励他们在了解导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尽量博采各家之说,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与智慧,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这样的要求,对学生影响很大,十几位研究生大都养成刻苦读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不论毕业后在哪一学术领域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有多人已成为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徐国仟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医教育事业,同时,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推重。196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5月被评为副教授,成为山东中医学院第一批高级职称获得者;1980年又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山东中医学院4名教授之一。他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基础理论学会山东分会副主任,中医高等院校全国统一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致力文献皓首穷经

徐国仟认为中医学的活水源头,一在中医临床,二在中医文献。中国医药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为维护中华儿女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历代医家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医学著作,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贵财富,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和发扬。但中医古籍年代久远,历经辗转传抄、虫蚀剥脱,错误较多,如不及时整理,则有失传的危险。因此,整理中医文献是中医事业的当务之急,是振兴中医的百年大计。

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为了适应这项工作,徐国仟经史子集无所不览,笔记杂传无所不涉,数十年如一日,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从事中医古籍整理奠定了基础。徐国仟甘于默默无闻地做着艰苦的工作,不仅对自己承担的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且对山东地域所有编写的古籍整理初稿,逐一认真审阅,即使寒暑假也从不休息。

为了培养中医药文献研究的学术梯队,使中医药文献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徐国仟积极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他制定了“传、帮、带”的工作方法,以老带青,老中青结合,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培养出一批中青年文献专家。

徐国仟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渊博的学识,“中庸”“平和”的治学风格,兼容并蓄的学术特点,虚怀若谷的处世风范,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尊敬,党和国家也对徐国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78年,徐国仟领导的中医文献研究组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医药卫生先进集体奖”;1985年,《内经素问吴注》获山东省教育厅三等奖;1987年《伤寒温疫条辨》获山东省教育厅三等奖;1989年《针灸甲乙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89年,徐国仟被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1年4月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山东省高校工委、省教委等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991年9月,被山东省教委、省科委、省计委、省人事局等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年10月,徐国仟成为我校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学者;1993年6月,徐国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同年11月,获得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林宗扬医学教育奖”;也是在本年度,徐国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4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徐国仟一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谦虚谨慎,有很高的群众威信;他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学工作循循善诱,一丝不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他廉洁自律,生活俭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着优良的生活作风。徐国仟的一生,是为党的中医事业勤勉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徐国仟的精神和学术思想,终将成为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