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视界 > 人物志 > 正文

山中医“八老”| 周次清教授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4-29 】

山中医“八老”| 周次清教授

济世大医 以德育才

——记我校老一辈名老中医周次清教授

undefined

undefined

周次清(1920.12-2003.9),山东莱西人,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周次清原名周玉洁,1920年12月出生于山东莱西县寨户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考入莱西县第二小学。翌年,学校为日寇所炸,便辍学回家,跟族伯周鸣歧老先生学医。并先后师从李月宾、王铭浩、王应五诸老先生,学习眼科、外科及针灸。1942年,考入莱西县立中学。毕业后,在青岛市开设新生药社,立志“以医问世,济世救人”。1953年,筹建成立四方区中医联合诊所,并任所长。1957年4月,经青岛卫生局推荐进入山东省中医药研究班学习。结业后,留省中医药研究所从事临床与研究工作。山东中医学院成立以后,被调至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工作,并继续从事临床研究。周次清从事中医事业近6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特别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有较深造诣。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突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中西汇通,倡导中西医理论应互相印证,互为弥补,共同发展。

周次清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其广博学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提携后学。在繁重的诊务之外,他还撰写论文,主持教材编写。自1978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的“益气活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并成功研制了国家级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正心泰”,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进行了“电子计算机冠心病辨证论治系统”“微电脑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降脂药的研究”等研究。研制成“周次清辨证论治冠心病电脑软件”。主编著作《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研究与进展》《英汉实用中医临床大全》(内科学)、主校《四明心法》等20余部教材和著作。历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与内科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科技拔尖人才和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山东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干部保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兼任《山东科技报》编委、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内科学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等。

大医之路

(一)早年诵习奠定根基

周次清跟族伯周鸣岐学习中医时,背诵了《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并经常侍诊于前辈左右,抄习诵读,渐有所得;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做到反复诵读,终身温习。直到80多岁时,他仍能熟练地背诵这些经典著作的大段内容。他还涉猎选读历代各家名著,以不断充实、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解决临床出现的新问题。他常说,经典著作是源,各家学说是流,有源有流才能根基深厚。他对明清医家的著作情有独钟,经常背出亲验有效的小方,并给学生们讲解,如数家珍。周次清兼好琴艺,善于玩味字画、工于传统手工。他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门学问都是相通的,接触一些传统的东西,对体悟中医很有帮助。

(二)熟读叔和更重临证

195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周次清组织成立了“青岛四方区中医联合诊所”,并任所长兼内科主任,因医技精良、品术端正而誉满一方。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成立,他以其学验俱丰而被调入该院任教,并先后担任伤寒温病和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且继续从事临床研究。

周次清认为,多临证才能积累经验。周次清虽已年逾古稀,也一直坚持按时门诊,按时查房,风雨无阻。有时为了赶任务、抢时间,甚至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在他心里只有他的中医事业,只有他的病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三)不耻下问勤学善思

周次清在学习西医的过程中更是痛下功夫,对许多西医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不亚于西医专家,甚至明显超过他们,这得益于其不耻下问,勤学善思。他非常善于向西医学习,为了锻炼自己的听诊能力,提高听诊水平,专门进行研究和实践,在西医大夫查完房后,他进行反复听诊,经过长期练习,终于练就了一双灵敏的听诊耳朵,其听诊水平令做心音图的医师都惊叹不已。周次清是善于思考者。他认为学习西医就是为了弄清病变机理,对中医治疗更有帮助。只有清楚患者何处病了,病到什么程度,其前因后果如何,与其他组织器官的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用药有度。

(四)德艺双馨 方为大医

周次清把为病人治病当做自己的天职,每当治好一个病人,特别是治好一个疑难重症,他的高兴劲决不亚于病人本身。“病人需要我,我也需要病人。没有这些病人,也就没有了我的事业”。这就是病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1989年,某县医院请周次清去搞医疗联合,要求大夫多开药、开好药,为医院创收,医生的纯洁性受到了玷污。他了解真相后,在金钱和医德面前,毅然选择了后者,愤然返回。“业精于勤,医善于德”,这是他给该医院的赠言,也是他做人的准则。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周次清是一位“开明的老中医”。他具有科学的态度,善于接受新事物,特别是他能吸取西医学的长处,主张中西医真正的结合,并极力倡导尽可能地利用多学科知识、现代化手段来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将中医学推向臻于完善的境地。

他常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除伯父留下的手抄本、先师传给的秘验方、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历代书籍外,就是西医学书籍、辩证法类书籍、各种医学杂志、工具书……应有尽有。他不吸烟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藏书、读书。周次清花甲之年仍坚持每天读到后半夜1-2点。正是这些书籍,使他向医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进军。

他临床看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如病情不明,积极应用现代医学手段,如叩诊、听诊、心电图、透视、化验等。他的心脏听诊,娴熟而准确,就连西医的心血管专家都佩服不已。

(六)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于疾病千变万化,周次清也有失败的时候。他常说,人非神仙,不能包治百病,难免失败,但要善于从失败的病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比总结成功的经验更为重要。正是有一股钻劲和不怕失败的精神,有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品质,周次清处方用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周次清一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他集几十年之所得,结合西医学知识,对中医的许多疑难和模糊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对中西医结合、对中医学的发展、对启迪后学和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并得到医学界的高度评价。他为中医事业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天还谆谆教诲学生们:为了中医的出路,一定要痛下功夫,好好学习,勤于思考。即便是张仲景再世,若不能跟上时代,亦必不会看病!时代变了,人变了,病变了,方药也要变!

学术之魂

周次清以毕生的心血凝练了学中医、用中医、思考中医的丰富学术思想。

(一)中医整体思想

周次清认为,中医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从总体上对天、地、人联系的把握,在认识和治疗疾病时,强调“天人相应”“五脏相通,脏腑相关”。整体治疗是全局性的,局部变化与整体相联系并制约于整体,可以通过调整整体功能达到治疗局部的目的。

(二)诊病须合三辨

周次清在中医诊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辨人识体”的观点。因为辨证论治是共性的东西,辨人识体是个性的问题,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在“人”与“病”的矛盾中,“人”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临床诊治疾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知常达变,决不能千篇一律,胶柱鼓瑟。

(三)中西有机结合

周次清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求因和局部分析结合起来,在认识疾病上,既能突出中医的特点,又能符合西医的理论,努力寻求中西医的相同点、不同点、交叉点和结合点,使中西医真正结合起来。主张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来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弄清中医“证”的实质和辨证论治的规律。

(四)治病须明病机

周次清治病以抓住疾病特征,因人施治为根本。他在长期实践中对许多疾病的病机关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影响深远。

周次清除看病、讲学、搞科研外,耄耋之年仍不辞辛苦带研究生、继承人,共培养各类高级人才60余名。学生们在各自岗位上传承着周次清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中医事业,真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心存中医心念中医一生追求是中医;

以德育人以术救人一生造福为他人。

这是周次清一生的写照,也是后生们对老人的纪念。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