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视界 > 说校友 > 正文

说校友|青年岐黄学者王莹莹—传承学术精华,首开针灸戒烟门诊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3-08 】

    

    近年来,王莹莹参加科技部、国自然、中医局、北京市等部委以上的课题28项,主持12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2篇,SCI 7篇,影响因子最高9.6分;参与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编写的著作有16部,参加编写的著作12部;作为前三名起草人员,参加制订了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临床指南2项;参加编写中医局、国家卫计委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3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专利2项;以第1完成人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以第2完成人获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等科技奖8项;作为中医针灸申遗工作组秘书,全程参加国家级和世界级非遗申报和传承保护工作,完成UNESCO履约报告;作为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传承工作室秘书,相关传承研究工作获得了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砭刮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秘书长,聘为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普及专家”。
    作为程莘农院士学术传承人,王莹莹领悟程老学术思想,提炼临床经验,形成中风病、痛痹、郁证等10种病症诊疗方案,包括辨证特点、取穴规律(基本处方、病因辨证配穴和症状加减穴处方)、针法特色等,充分体现程氏针灸理法方穴术的学术特色,发表《程莘农针灸临床归经辨证精要》《国医大师程莘农三才针法精要》等,将研究成果纳入新出版的中英文《中国针灸学》,顺利完成了出师考核。
    此外,她掌握针灸特色技术,擅长治疗神志病、痛证及妇科病症。任针灸医院综合病房主任,能够将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牵引、穴位注射、离子导入、中药贴敷等中医优势和特色技术用于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疼痛和术后康复病人,实现医技结合、针药配合,提升临床疗效和病人的满意度,突出针灸专科医院特色,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
    通过承担和参与国家行业专项、局援港戒烟合作项目、北京市中医药发展基金等针灸戒烟课题,从临床到实验,开展了针灸戒烟方案制订、疗效评价、脑功能机制以及针刺疗程、频次及人群特征如不同尼古丁代谢率、烟草依赖程度等方案优化研究,在CHEST、eCAM等期刊发表针灸戒烟论文21篇,最高影响因子9.657,团队实现我国针灸戒烟研究SCI零的突破。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香港卫生署博爱医院中医针灸戒烟项目组专家,累计完成11609例研究,助力打造无烟香港。作为第一完成人制订了WFAS针灸戒烟临床实践指南,在北京的西苑医院、望京医院、朝阳医院以及香港、深圳、山东、厦门等20多家医疗机构转化和应用。
    在程院士“一窍开百窍法”“通调四关法”“程氏三才针法”等治疗脑病的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中强调的“凡刺法,先调神”和“神经节段效应、身心同治”等现代医学理论,拓展性提出“主穴在脑、配穴在心”整体调理的“治脑调神刺法”,尤其在失眠、抑郁、焦虑、戒断综合征等神经、精神系统病症时,使用治脑调神针刺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杨金生老师循经刮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点线面结合的体表刺激新观点,通过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课题,研究刮痧、拔罐、针刺、艾灸等体表经穴刺激疗法的效应差异,验证了“穴区对不同体表刺激方法的响应具有共性和特性”,结合现代医学神经血管肌肉的分布与走行,提出了“体表与内脏、上下左右、点线面结合”的取穴原则,重视穴位的点、循经的线、支配的面结合。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为针灸技术的联合应用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王莹莹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开展针灸戒烟方案优化、效应机制和针灸戒烟仪研发等研究,推广“医院+家庭”的针灸戒烟模式,促进针灸在控烟、戒烟中的应用;并继续做好中医针灸传承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负责好UNESCO的履约报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