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第三次技术培训、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启动暨技术培训在济南举行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 | 发布日期:2021-04-13 】

4月9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第三次技术培训在济南长清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调研员贺晓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教育处处长马强,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我校校长高树中等出席开幕式。

高树中在致辞中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高树中指出,《中华医藏》编纂项目、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是集中医药古籍保护、传承、整理、利用为一体的重大基础性学术建设工程,对于推动中医古籍的学术研究与资源开放共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华医藏》编纂项目学术办公室、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管理办公室设在我校,充分体现了对我校前期工作的肯定以及对我校的信任。学校高度重视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学校将全力支持《中华医藏》编纂相关工作,努力完成这一项系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学术建设工程,完成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的光荣使命。

贺晓路指出,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项目组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加快实施,加强中医药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最终形成学科良好的发展局面。希望与会人员充分地利用好本次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压实责任,通过对关键共性技术的思考,总结凝练宝贵的经验,推动《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马强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古籍是我国宝贵的文献遗产和珍贵的医疗资源,承载着中医药学的基因和血脉。一直以来,我省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自《中华医藏》项目立项以来,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关注项目的实施进展,并按照工作部署要求,做好协调工作,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大力支持,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会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振国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志民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李鸿涛,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沈澍农教授,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焦振廉研究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审张爱芳,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刘时觉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宋咏梅教授、刘更生教授、臧守虎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将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相关工作列入了重点工作任务。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组织实施的大型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具体推进,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组织具体实施。项目拟对2289种重要中医古籍(包括224种少数民族医药古籍)进行系统调研选目、书目提要编纂、数字资源库建设和原书影印出版,是继“道藏”“大藏经”和“儒藏”之后,又一项多行业、多民族共同承担的全面揭示中医药发展源流、系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学术建设工程。“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旨在2010年400种古籍基础上再整理出版一批重要古籍,并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专题文献挖掘整理。此专项能与《中华医藏》编纂出版项目在中医古籍的原生和再生性保护、整理利用研究等方面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原始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民族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国家将与中医药古籍有关的3个办公室放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体现了对我省中医药工作的认可和重视。

本次培训是集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于一体的一次系统培训,就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的各个方面进行专家授课和深入研讨,对于加强研究团队之间的交流,提升我国中医药古籍保护、研究与利用水平,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为期3天,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40余家单位的业务骨干参加线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