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活动 > 正文

1994级校友玄振玉在开学典礼致辞:薪火相传,岐黄新篇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友会 | 发布日期:2025-09-24 】

9月2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1994级中药学本科、1998级中医文献学硕士研究生校友,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首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任苏州玉森新药创始人、董事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玄振玉,作为校友代表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上致辞。


讲话全文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学校1994级中药学本科班、1998级中医文献学研究生班的学生玄振玉,也是你们的师兄。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开学典礼这个重要的日子作为校友代表受邀来给我们的师弟师妹们说两句心里话。

在母校求学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时光。回首往昔,实验室里飘扬的中药的香气,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古典医籍,老师们的谆谆教育和倾囊相授,就如同在昨天一样,不仅给予了我区别百草,理解药品的专业知识,更在我的心中深深烙下了“厚德载物,精益求精”的行业准则。是母校教会了我中药学不仅仅是背诵《本草纲目》,更是理解阴阳五行背后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精髓,以及如何用现代语言去阐释和发扬古老中医的智慧。在完成学业之后,我选择了从事中药新药研发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所培养的20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新药研发的中坚力量。我们每年取得的创新药的临床实践和新药证书基本上能占到全国的20%以上。

接下来我想就这么多年的工作跟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第一,培养中医兴趣,坚定中医信念。我们学中医要信中医、信中药,要用中医、用中药。我们有很多同学没有接触过中医不要紧,要逐渐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定要对中医的智慧和我们祖先的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一个谦卑之心、敬仰之心和敬畏之心。

我们中药里面也是“名药辈出”,比如说从目前来讲,世界上40%的创新药是来源于天然来源,天然来源里面我们中药贡献了力量,我们中药里面的青蒿素,我们中药里面发现的麻黄碱,我们中药里面的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已经成为国际排名前十重大影响人类生活的创新药,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中医药,用屠呦呦先生说的话就是中医药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这个信念,相信中医才能够学好中医。

第二,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科视野。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学习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与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水滴石穿的坚持精神去学习它,希望大家珍惜在校的每一份时光,专注聆听每一堂课,专注完成每一份实验,专注与每一味药材对话,只有这份专注,将来能成为你们最独特最不可替代的力量。另外,我希望大家要拓宽学科视野,因为中医、中药不分家,因为我们的学科细化,中医专业、中药专业、骨伤专业等等,大家将来要让它混为一体,因为中医中药它就是一个整体,我们中医讲究的也是整体。我当年在求学的时候,上的是中药系,当年的时候只有一个本科班,今天看到大家有这么多人坐在这里,由衷地为母校感到高兴。我一般都是在修完自己的课,没有其他课的时候去旁听我们中医系的课程,所以后来我考了中医文献方面的研究生,再后来我又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读了临床的博士,中药、文献、临床这种复杂的知识结构,将来对我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确确实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优势。所以我劝大家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学业基础上,多拓展学科视野,把中医中药的每一个领域都去好好地去读一遍,领悟一遍,这将来会成为你们工作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助力。

第三,尊敬师长挚友,珍惜同窗情谊。我们一定要尊敬每一位传道给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几年来之不易的,可以说是天缘注定的同学感情。今天珍惜同学的感情,明天走出校园就不会孤单,我们学校的优秀校友遍布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很多老师都是我们学校的校友,我在苏州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经常遇到很多来自我们学校的博士硕士,我看到母校的名字以后,就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们的学生走出去后非常受欢迎,像在上海,大家都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出来的学生非常能够吃苦耐劳,也很勤奋聪明。另外我们学校的校友会办得非常好,我兼任上海校友会的会长,刚才看了一下微信群里面就有630多位校友,所以大家走出去以后就会发现,我们山中医的桃李确实是遍天下。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你们已经迈入山中医的大门,已成为光荣的中医药事业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希望大家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传承建校八老的优秀学术经验和思想,用奋斗谱写青春华章,以有为彰显青春担当,共同培育并奠定立身立业的根基,把握人生的“望闻问切”,打通学习的“奇经八脉”,体会生活的“君臣佐使”,不断成就各自的“王者荣耀”,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学习进步,祝母校的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谢谢大家。


校友简介


玄振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中药创新转化研究院院长、苏州中药研究所所长,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药新药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0余项,国际专利4项。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8项,省市级研究课题20余项,近三年获批中药一类新药上市许可3项,临床许可15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担任“十四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药审评与注册》主编,《中药监管科学》副主编。兼任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副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医药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产业发展与监管科学研究高端智库成员、中国中药协会新技术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抗病毒分会副会长、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制剂分会常务理事,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部门技术评审专家,国家药监局(NMPA)、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技术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