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校三位杰出校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所所长唐旭东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副院长徐凤芹教授,作为中医药行业代表光荣受邀参加观礼,见证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典。
唐旭东

观礼感受
此次观礼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与中医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一脉相承。作为一名中医消化病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我将把现场感受到的震撼与感动转化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我们将加强脾胃病专科建设,推进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让中医药在守护国民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校友简介
唐旭东教授系我校1987级硕士研究生校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岐黄学者、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胃肠病首批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虚重点研究室主任、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消化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及中医专业委员会主委。同时当选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工作业绩突出,在医疗、科研、管理及参政议政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张洪春
观礼感受
站在天安门广场,我内心无比激动与自豪。看到国产战机翱翔蓝天、装备方阵威武前行,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强盛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作为中医肺病工作者,我更加坚定了“守正创新”的信念。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动力,深耕中医呼吸病防治领域,研发出更多有效方药,守护百姓呼吸健康,让中医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健康战役”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校友简介
张洪春教授系我校1980级本科生校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首届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流感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肺病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担任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作为第三届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学术继承人,其专业成就斐然,在中医肺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曾先后获得各种表彰及奖励十余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8篇,主持10余项肺系病中医诊疗方案、共识与规范,是中医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才。
徐凤芹
观礼感受
观礼过程中,我心潮澎湃、倍感荣耀。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我深切感受到祖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铿锵有力,让我更加明确中医药人在新时代的使命——不仅要传承千年岐黄之术,更要以“大医精诚”之心服务人民健康。我将把这份荣耀与责任带回临床与科研一线,推动中西医结合在老年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力量。
校友简介
徐凤芹教授系我校2000级博士生校友,主任医师(二级),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首席研究员,首都名中医,第六批、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证结合防治血管衰老重点研究室主任、高水平重点学科老年病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会长。第十届海淀区政协副主席(不驻会),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两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医学著作4部,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80余人,曾先后获得各种表彰及奖励十余项,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此次三位校友同时受邀参加国家级重大庆典活动,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的高度认可,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必将激励更多中医药学子见贤思齐,为建设中医药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