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视界 > 说校友 > 正文

校友陈健 | “青年名中医”的成长样本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06-10 】

undefined

陈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2005级校友



“非常规”之“限号”

  登陆山东各家三甲医院网上挂号系统,唯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29岁住院医师陈健享有“非常规”待遇:可网络预约,且限号。

  与大医院打交道的人,基本熟悉类似规则:只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才属于享受预约挂号待遇的专家,大医院“限号”的专家尤其珍贵,属于“专家中的专家”。

  此背景之下,出生于1986年的中医师陈健,一切都在“反常规”范围。2014年夏天,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药房值夜班的药师张明浩,常在半夜时分发现一些人在挂号窗口排队。原来,他们半夜就赶到医院,就是想能尽早挂上陈健医生的号。这一现象,自然引起济南市中心医院院长马效恩的注意,并促使医院迅速作出一个“反常”决定:为陈健开通预约挂号,让患者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预约,避免造成患者等候时间过长。

  随着病人数量的不断增加,陈健也感到压力猛增,他坦言:我一般一小时最多看10个病人,这就是上限,作为一名中医科医生,还是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与患者交流的,否则病人不满意,我也不安心……于是,医院的挂号系统又为陈健作出调整:限号,上午、下午各以40人为限。另外,鉴于陈健的接诊压力,中医科张锡凤主任经过多方努力,选派一名护士为其担任助手。

  一日,记者在陈健的诊室前与一位候诊的先生攀谈:“怎么知道陈医生的医术还可以?”答:“不是可以,是相当可以,几个生意伙伴都是找他看病,效果很好,郑重推荐我来!”再问:“人们经常说“老中医”,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在意年龄的?”又答:“省内、省外的名中医,我也看了不少,可就是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常常是排队仨小时,看病两分钟,啥病也不告诉,开个方子回家吃上三五天,效果不明显,再去,调个方子,再吃吃看,整个看病过程,说不上五句话,真搞不懂是药不对症还是什么原因……”


“忽略年龄”之魅力解析

  “越是棘手的病人,往往越是熟人介绍来的。”陈健所谓“熟人”,除了同事、朋友等,更多的是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口口相传。被病人如此相信,其压力不言而喻。

  今年3月25日,一位35岁女士来就诊,说:“就是个感冒,在两家大医院各打三天吊瓶,高级别的抗生素都用上了,每天平均都得千把块钱,高烧就是不退,体温一直在39.6C上下,我一个朋友推荐来找您看看!”

  细问病史,切脉,看舌苔,陈健认为,患者应属于疫气、温邪致病,刻下为温病表里三焦热盛证,转化为西医理论就是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所致。针对这一结论,陈健开出的方子是“升降散”。三付药之后,体温果然降至正常。对这位女士的曲折就诊经历有所耳闻的热心病友们,由此把陈健誉为“神医”。而陈健却分外清醒:中医的治病过程并不神秘,中医也是一门科学,且更具哲学精神,只要辨证准确,处方得当,就有“吹糠见米”的效果。凡自誉为“神医”的中医,一定是骗人的,真正的中医师绝不会以此自欺欺人。

  那么,问题来了。陈健在接诊过程中的独到之处是怎么得来的?他的答复非常简单:从中医典籍中来!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读书期间,陈健大部分的生活费用来购买了各类中医典籍。如今,陈健每周四天门诊,从早八点一直忙到晚上六点,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看书,他诊室手边的一本《医宗金鉴》已经翻阅的略显破旧,正是这本被誉为“中医百科全书”的《医宗金鉴》,使陈健具备了应对复杂病证的思维能力。

  “整个接诊过程,我并没有创新,不过是把学习的古代医籍中的经典方重组了一下!”为此,陈健特举一例:前段时间,一位下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老年患者,从外院转到呼吸科,他应邀前去会诊,发现患者在转院之前也服用中药,而且其中水蛭的用量很大。患者亲属也十分不解,问:“怎么越吃中药,营养状态越差,老人也嚷着浑身难受?”经过一番分析,陈健建议,暂停服用中药!理由是,水蛭即人们常说的蚂蟥,其主要功效是破血逐瘀通经,从药理上讲可以对抗血液高凝状态,但这位患者当前体征属于“中焦湿热”,以她现在的体质状态,越是用破血的药,就越没有食欲,最终反而达不到治疗预期。

  因此,陈健认为,为人看病,必须顺应并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退一步,有时候正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迈进一步。


感悟:博观约取 止于肤浅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排队等待陈健接诊,其中自然有诸多奥秘。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阎鑫对陈健的诊疗特点归纳有二:所开处方多数为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方,或加或减,灵活自如;二是方中通常10味药左右,单味药大都在3~9克。“一付药,基本上不会超过二两重”,钱的方面比较节省,煎好了,喝的时候也不觉得是个负担……对这个特点,或者说是用药习惯,陈健的看法是,看病如开锁,人们要用钥匙巧开锁,而不是用铁锤把锁砸开。

  一位59岁的先生坐在陈健的诊室里,患有冠心病已经20年,近几年夜夜凌晨1点多钟心慌、惊醒,然后就再难入眠,倍受煎熬。说起每年吃的西药,更是形容“怎么也得半麻袋”。陈健搭手切脉,先右而左,察看舌苔,询问日常感受,最终辨证:痰火扰心所致的心悸怔忡。并进一步为患者分析:素体肝郁脾虚,气机疏泄失常,水谷运化不及,久而痰气交阻,痰火扰心,而肝经当令的时候是在丑时,也就是凌晨1点至3点。痰火扰心,心属火,肝属木,木火相煽,此时自然就是人体最难受的时刻,这也正是为什么每天总在凌晨1点多惊醒后心慌、难受、难再入睡。陈健鞭辟入里的解释也让患者心服口服。

  原因找到了,药方也很简单,由黄连温胆汤化裁。第二天早上一上班,陈健就接到这位先生的电话:“昨天这付药太神了,我只喝了半副,一晚上没有惊醒,终于睡了个好觉!”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而对于陈健,却坚信一条:治病必求于本,找到根本原因,自然能够化解病痛。

  这说明中医很神?陈健却认为这恰恰说明中医并不神秘。任何疾病在形成、发展的演变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的迹象。中医两大法宝,一是注重辩证论治,二是注重整体观念。当前在中医诊室里遇到的绝大多数病症,基本都能在前辈留下的医籍中找到答案。历代名医所留下的医籍,系统阐述了中医的理法方药,唯有反复阅读、精读,方能领悟其中奥妙。“对于青年中医师的成长来讲,应该是继承大于创新,博观约取的定律适用于任何一个职业的修行。”这也是陈健坚持研读中医典籍的原因。

  “遵古不泥古,活学活用”的信条,让陈健在“青年名中医”的成长行程中步履坚定。如今,每天面对慕名而来的求医者,陈健常常把病因分析得条理清晰,令对方十分诧异又十分佩服。不过,陈健在接诊很多难症时,也经常在结束之前,不忘叮嘱一句“如果我没给你治好,你通过别人治好了,麻烦你告诉我一下治疗方法……”他始终认为中医的真正传承必须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因此他更注重失败案例的分析。这似乎也是他赢得众人拥趸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