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视界 > 说校友 > 正文

说校友 | 全国名中医张奇文:探中医之路、传岐黄之术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7-13 】

    张奇文,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中医。历任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兼省中医院副院长、潍坊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政协潍坊市委员会副主席(正厅)等职。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会长,山东省医学会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学术顾问、名誉会长,澳洲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学术顾问,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退休后回到故乡潍坊市,先办本草阁,后办百寿堂。


    张奇文年近九旬,不改为民情怀,奔走呼号,只为中医发展。他一生从医,心系中医发展,年近九旬仍亲临诊疗一线,为患者解除疾痛,同时不忘宣传推广中医,呼吁社会各界力量推动中医药发展。从老先生身上,处处展现着老一辈中医人的谦谨务实的作风和济世救民的情怀。
    张奇文毕生临床不辍,1935年出生于山东寿光,幼时跟随祖辈得到中医启蒙,少时初从郄秋浦、张子美、曹同文、董子元等名老中医,深入临床工作后跟随全国知名儿科专家、潍坊市中医院创始人蒯仰山先生学习。随着刻苦而广泛的学习,张奇文逐渐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尤其擅长儿科、妇科的中医治疗,同时兼及皮肤科、男性科、老年病等多个学科病种,从事临床工作60余年来,编写中医药著作30余部,患者遍及国内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小儿疑难杂症的诊疗,张奇文颇有心得。一次,一个100多斤的12岁男孩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问诊。张奇文了解到,孩子常流鼻血、发热咳嗽,平日里声音嘶哑,睡觉还会磨牙打呼,爱吃肉却厌食蔬菜,甚至一天能吃五六个鸡蛋。辨证诊疗发现,孩子体质肥胖,痰淤结于喉中,时常发热便秘,源于内热炽盛,上不得清,下不能泄。张奇文认为,治疗应当施以清咽利膈、清腑泄热之法,必须缓下为先,因此开具自制“咽门缩喉丸”一方,早晚饭后用蜂蜜水冲下。经治疗,男孩的扁桃体回缩,不再流鼻血,喉咙也不再嘶哑,大便也日渐正常。在这个病例的心得中,张奇文写道:“患儿肥胖体型,喜食肉类鸡蛋,厌食蔬菜,病双侧乳蛾,左大右小,经常便干。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食肉生内热,上攻咽喉,反复久用抗生素,一月住院两次。肺胃肠相关,肺火不降,挟胃火上冲,故鼻衄,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清浊混淆,上下不通,痰湿内生,故成易感儿,以清肺胃之热,病宜丸汤并进,标本兼治。”寥寥百余字,沉淀的是张奇文几十年行医和学习的真知灼见。对于中医的学习,张奇文曾说过:“路,在诸位中医老前辈的谆谆教导和嘱托中延伸,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掌握中医药这门学问,除了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外,还必须经过名师的指教、传道、授业、解惑。”


    张奇文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努力:“我这一生做过的三件事最让人欣慰:‘一老’、‘一少’、‘一世界’。‘一老’便是编辑了《名老中医之路》丛书;‘一少’就是创办的‘中医专业少年班’;‘一世界’便是将中医知识推向国外,在澳大利亚培养5届‘洋中医’。这些在全国来说都是开创性的。”虽有那么多成就,但张奇文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大夫,他的努力和终生奋斗的目标便是济世救人。

    “一老”即主编《名老中医之路》系列图书。该书从1980年起开始编著,后又编著《名老中医之路续编》,选取全国知名老中医专家,梳理成长之路,探究学术思想,共出版六辑。为了探究更多中医之道,在此基础上,又与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朱铮善教授、著名中医中药专家王昌恩教授合作主编《明中医之路》系列图书,选取非“老”却“明”的全国各地中医,现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两辑,第三辑正在征稿中。这两个系列图书在业内产生强烈反响。著名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称该书“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一少”则是在我校(原山东中医学院)开办了中医少年班,成功实践中医人才从少年抓起的做法。张奇文说,他在整理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时,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中医学习要从少年抓起,“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中医后继乏人和从业人员素质下降的局面。”于是他决定办一个中医专业少年班。经山东省委、教育厅、卫生厅反复论证,最终第一届少年班于1985年开始招生。学员从14岁-16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学制8年,预科三年,本科五年;预科阶段中,趁年轻背诵中医启蒙著作和四大经典选读,外加中医文化课;本科阶段,系统学习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临床带教,早定向跟师。虽因各种原因少年班只招生3年,但3届学生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成了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可靠的中医事业接班人。据了解,张奇文创办的中医少年班在全国尚属首例,为培养中医人才开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2018年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并采访了张奇文先生,对中医少年班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世界”则指他七下南洋在澳洲办学,促成澳洲中医立法落地,将中医中药引向国外发展,创中医药全球化先河。当时,中医在很多西方人眼里是江湖骗子卖艺者。“这一点让我们这些老中医觉得心痛。”张奇文说。于是他采取了一些行动,自担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开始,先后多次应邀去澳大利亚讲学访问,让澳大利亚人对中医疗效有所了解,不断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之后澳大利亚教育部经过反复论证,批准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ET)和墨尔本大学分别设立中医系和生物医学院,这成为西方国家第一个将中医药纳入正规教育的国家。张奇文还担任主编编写了《汉英中医辞典》。2000年,维多利亚正式通过立法成立维州政府中医医管局,与西医医管局有着平等的地位。此消息一公布,轰动了整个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海外侨民无不欢欣鼓舞。《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张奇文是“澳洲中医立法的有功之人”。他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张奇文也被选为澳洲中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及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名誉会长、学术顾问,几次被挽留定居澳洲,但均被婉拒。张奇文说:“我的理想在国内。”

    张奇文退休后先办本草阁、慈幼堂,后办百寿堂,沉潜社区,问病乡里,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耐心、认真。张奇文说:“我的前半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当官、做学问,现在有时间了,我要把精力放在自己终生所热爱的事业上来。”“积德行善,授业育人,为师一日,如父恩深;吃苦耐劳,事业要勤,修身养性,善待病人;医乃仁术,奉献爱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零做起,学必认真,须知医理,博大精深;严师高徒,心心相印,不骄不躁,春满杏林。”这是一段铭刻在张奇文百寿堂墙上的誓词。与其说这是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他自己承诺的行医信条和一辈子处世的人生准则。张奇文特别强调“医德”,他非常推崇清代寿光著名中医李莪华的医德高风。他认为,大人物、小人物,性命不分大小;有钱的、无钱的,治病不以钱量。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有诗文赞誉张奇文:
学了中医就姓中,振兴岐黄为苍生。
合倡编写名医路,少年班开育新星。
传播国粹赴海外,弘扬哑科力建功。
老骥伏枥雄心壮,余热济世丹心红。
    六十多年从医路,从庙堂,到市井,张奇文先生对中医药现状有着入微的观察,对中医药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耄耋之年,拳拳之心,可敬可叹。“中医药振兴,长路漫漫。振兴中医药是历史给我们布置的重大使命,我们每一个参与者尚需加倍努力负重前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