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少年时,家道中落志未移。
残躯难阻凌云梦,逆境助我展翅飞。
——题记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导演与主角。总有那么一些人,用非凡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济宁市泗水县人民医院的孙家贺医生就是这样的典范,他的故事是一篇关于在逆境中成长、在挑战中绽放的壮丽篇章。正如巴尔扎克所言:“逆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孙家贺以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逆境不仅是挑战,更是成就非凡的阶梯。
少年折翼,誓死追梦
孙家贺出生于1986年,在东平县的一个小村庄中长大。1991年的一个冬日午后,年仅五岁的他在试图分开打架的两只狗时不慎摔倒,头部受到重创。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腿部无力,步履蹒跚。细心的奶奶首先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于是孙家贺踏上了求医之路。一家人满怀希望地前往济南某医院,却被诊断为“小儿脑瘫”。这个诊断如同晴天霹雳,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加艰难的人生。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不幸接踵而至,父亲因矿难失踪,留下他和刚满一岁的妹妹。母亲成为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和精神支柱,教会了他“唯有学习不息,方能破茧成蝶”的人生信条。
爷爷不辞辛劳地带他四处寻医问药,每一步都承载着家族的期盼与爱。回到家中,奶奶成了孙家贺的启蒙老师,她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她教会了孙家贺识字、背诵古诗词和三字经,更重要的是,奶奶那句“好好学习,勤俭节约”的教诲,影响了他的一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孙家贺的心态始终阳光乐观,从未有过自卑的情绪。
小学初期,孙家贺的学习之路并不平坦,成绩一度徘徊在班级的末端,那时的他,尚未深刻理解学习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命运的转折是在一次与新泰教学的姑姑深入心灵的对话,如同晨曦初照,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猛然觉醒。自那刻起,他仿佛脱胎换骨,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他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家人和老师的期望。
高中在东平县高级中学,孙家贺经历了难忘的青春岁月。面对重压,他仍保持稳定,成为班上的佼佼者。选择文科方向后,他更是展现出卓越的学习力与人文素养。经过不懈努力,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这不仅是勤奋的回报,更是医学征途的坚实起点,彰显了他学习之路的不易与坚持。
刻苦学医,立志救人
2004年夏,一封录取通知书如同夏日的清风,吹散了奶奶脸上的皱纹,绽放出如夏花般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是对孙家贺多年寒窗苦读的最好回馈,眼中闪烁的泪光,是对他未来的无限期许与不舍。她深知,孙子即将踏上远行的求学之路,离开这个温暖的家,离开她的身边。她担心孙子在陌生的城市能否照顾好自己,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能否承受得住学业的压力。但她仍以坚定的目光和颤抖的声音鼓励道:“孩子,去闯吧,奶奶相信你一定能出息!”
大学时光,孙家贺几乎将所有的热情倾注于医学海洋。自习室、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深夜的灯光下,是他孜孜不倦的身影。面对中医浩瀚的知识,他勤奋背诵,教材页角泛黄,见证了他的努力与坚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他通过不懈努力明确了自身的病情并非脑瘫,而是由摔倒导致的颈髓损伤。他从疑惑中走出,更加坚定了学医救人的信念。
本科毕业后,孙家贺未敢懈怠,半年闭关备考,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霍青教授。霍教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以高尚的师德和深邃的思想影响着他,成为他学术与人生的双重导师。
面对家庭责任与学术梦想的抉择,硕士毕业后,孙家贺选择先就业,但心中的学术之火从未熄灭,他边工作边准备,正全力准备申请博士学位。机缘巧合下,泗水县的人才引进计划为他提供了平台,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入职泗水县人民医院。十一年的神经内科生涯,孙家贺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他不断学习,勇于创新,逐渐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2018年6月,他被聘任为主治医师。
深耕杏坛,名扬泉乡
孙家贺的成长之路得益于众多领导与老师的悉心栽培,尤其是山东省名中医孙庆才的亲自指导,作为孙老师的开门弟子,孙家贺秉承空杯心态,勤学不辍,在中医学的海洋中汲取智慧,迅速成长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他对待患者,如同家人般温暖,以真心换真情。在临床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力求用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他的诊疗风格严谨而敏锐,就像一位严谨的侦探,面对疾病的谜团,总能在纷繁复杂的病情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位慢性头晕患者,长期被基层医院难以识别的疾病所困。孙家贺凭借深厚医学功底,迅速确诊其为“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他为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方案,仅一周,患者头晕症状奇迹消失。他眼含泪光,紧紧握住孙家贺的手,激动地说:“孙大夫,我这晕乎乎的日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感觉又能好好活一回了!”
在孙家贺的行医生涯中,无数温馨的瞬间编织成了他与患者之间深厚的情谊。其中,有两个特别感人的故事。一位乡下大姐每年西瓜成熟时,她都会顶着烈日骑着三轮车,将精选的西瓜送至孙家贺手中,从两个到七个,逐年递增,还细心地用红绸带系上卡片,上面写着:“孙医生,愿您和家人平安喜乐。”另有一位大娘,与他的母亲同龄,就诊前夜,她总会精心准备点心,手帕包裹,生怕弄脏,乘公交到医院,将点心悄悄放在孙医生的办公桌上,简单的食物,深含信任与感激。
孙家贺对误诊有着刻骨铭心的警醒,他说道:“即使不能治愈所有病人,也绝不能误诊任何一人。”为了方便老年患者能随时找到他,他制作了名片,上面用大号字清楚地写着联系电话。此外,他还定期回访患者,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持续地关注和支持。
以己之长,倾心公益
孙家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于科普事业,不仅在泗水县老干部家园、人人健康及百家号等平台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其中百家号上的作品更是超过600篇,特别是《发热了,买不到布洛芬怎么办?》一文,阅读量突破百万,深受读者喜爱与信赖。同时,在学术领域,他也毫不逊色,发表了SCI期刊论文一篇及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并主持青大医疗集团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在权威期刊上广泛发表。
他常出入健身房,将健身视为维持最佳工作状态的关键。而他不仅是健身爱好者,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他的朋友和会员视他为“行走的咨询中心”,孙家贺会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用专业知识提供个性化建议。
家庭是孙家贺坚强的后盾。妻子同为医务工作者,两人相互扶持,在事业与家庭中寻找平衡。妻子的支持与鼓励,让他在医学道路上更加坚定,也让家庭生活充满温馨与幸福。书籍则是孙家贺的另一伴侣,无论是中医古籍还是现代西医理论,他均广泛涉猎,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医院的值班室,床头柜旁和书架上都堆满了各类医学书籍。即便地处县城,他仍通过互联网紧跟医学前沿,不断自我提升。深受“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这句座右铭的启发,孙家贺相信只有将中西方医学的精髓融会贯通,才能在医学领域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孙家贺医生身残志坚、勇于挑战的不凡历程,犹如夜空中最初点亮的一颗星辰,虽微小却足以引发无限遐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千万个“孙家贺”共同编织的壮丽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不屈与坚持,每一划都闪耀着希望与梦想。愿这道由无数萤火之光汇聚而成的风景,永远璀璨夺目,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与希望的角落。
校友简介
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主治医师孙家贺
孙家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内科方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宁市中医药学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山东省神经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学会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血管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头痛、头晕、帕金森病、痴呆、痿证、面瘫等疾病。发表SCI期刊1篇、科技核心期刊3篇、国家级期刊3篇。主持市级课题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