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医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坚韧与执着,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他就是曲华。
逆境崛起:逐梦岐黄学路
曲华校友出生在山东省新泰市的一个农村家庭,命运的考验在他不满一岁时便无情袭来。一场病毒感染,让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严重的肢体残疾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左腿肌肉萎缩,行走时的不便,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成长路上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坎。求学时,学校楼梯如陡峭山峰,他满心羡慕同学们自由玩耍,却只能默默忍受身体限制。但病痛不仅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反而让成为医生帮助患者的梦想在心底扎根。
高中时期,学习任务繁重,身体疼痛常伴,但他凭借顽强毅力坚持,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启了他追逐梦想的新征程。大学期间,曲华面对复杂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付出了数倍于他人的努力。本科毕业后,曲华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继续深造,又分别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就读期间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毕业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毕业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毕业论文等称号。
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者
曲华深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积极投身科研事业,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曲华表示,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导师和指导老师的悉心培养,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大力支持。他说:“我的导师和指导老师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更在为人处世上为我树立了榜样。西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临床实践机会,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医药的现代化路径。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曲华围绕"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展开深入研究。他和团队一起进行大量实验和临床观察,查阅海量的文献资料,不断探索活血解毒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机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证实了活血解毒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显著效果,为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曲华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30余篇,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认可。他还受邀担任国际权威杂志的审稿人、客座编辑,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凭借卓越的科研能力相继入选北京市杰青项目、北京市医师科学家培训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等。
仁医济世:用爱与医术守护健康
毕业后,曲华有幸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工作。在这里,他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排忧解难。
65岁的张大爷,被高血压和冠心病长期折磨。身体虚弱的他,日常活动受限,稍动就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且对治疗失去信心。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压力,也让家庭不堪重负。找到曲华时,张大爷满脸憔悴焦虑。曲华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其病痛与烦恼,详细询问生活、用药细节,仔细查看病历并全面检查后,发现病情复杂,单一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于是,曲华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期间,曲华密切关注病情,定期安排复查,依指标调整方案,主动联系询问身体感受和用药情况,提醒注意事项。复诊时,耐心解答疑问,用通俗语言讲解病情和治疗原理,增强张大爷治疗信心。
几个月精心治疗后,张大爷病情显著改善。血压稳定,冠心病发作减少,心慌气短缓解,身体变好,能正常活动,生活质量提高,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图为曲华与张大爷及家属合影

图为新冠患者李璐给曲华的感谢信
像张大爷这样受惠于曲华的患者还有很多,曲华始终秉持“患者至上”,耐心倾听、细心诊断,为患者提供最优方案,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公益担当:传递医者大爱的使者
曲华校友不仅在医疗和科研领域发光发热,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多次参加助残义诊活动,为残疾人、贫困地区群众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他还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的医疗问题,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从农村少年到中医医者,曲华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医学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怀揣医学梦想的人,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和坚持的价值。
校友简介
曲华,我校2009级中医学专业校友,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杰青,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食药同源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环球中医药杂志特约编委、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审稿专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表了11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30余篇刊登于国际高水平刊物。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荣获国家奖学金等诸多荣誉,还受邀参与国际杂志工作,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